[汽车之家 资讯]3月21日至23日F1中国大奖赛上海站热情开打,三日吸引22万余人前来观战,而其中热度颇高的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连续第二年作为F1中国大奖赛的垫场赛,在上海同样拉开新赛季的帷幕,我们不仅欣赏了精彩的比赛,同时也与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潘励驰(Alexander Pollich)进行了一次交流采访,共同探讨关于保时捷未来在亚洲市场的战略及亚洲卡雷拉杯相关的一些问题,以下为采访速记:
问题1.目前在全球电动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保时捷是如何调整全球的战略?怎么应对市场变化的?亚洲市场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有什么针对性的布局和举措?
保时捷中国CEO潘励驰:保时捷的电动化转型很早就开始实行了,而且最早始于赛道。2010年的时候推出GT3 R Hybrid(参数|询价)混动赛车,配备飞轮式储能机构,在当时堪称革命性创新。之后我们很快推出了Panamera和Cayenne的混动车型,在2019年又推出了Taycan纯电动跑车。相比许多竞争对手,我们在电动化领域起步早,一直也非常活跃。
目前,我们仍然坚持内燃机、混动和纯电三管齐下的产品策略。纯电动车型包括Taycan、Macan、以及之后要发布的纯电动718跑车和第四代Cayenne。我们同时重视高性能的插电混合动力的车型,以及高性能、情感化的内燃机车型。在新款911 GTS上大家看到引入了T-Hybrid,但我们不会抛弃911发动机的核心。另外,我们拥抱电动化是希望向人们展示,电动不意味着妥协,你仍然可以拥有卓越的性能和出色的日常实用性,保时捷的电动化之路仍然会坚持自己的初心,打造在任何动力平台下都是一款高性能的、顶级的跑车,能够享受驾驶乐趣的跑车。
谈到亚洲地区以及中国的重要性,的确中国在电气化趋势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去年和今年1、2月份,中国市场超过一半的新注册车辆是新能源车型,发展势头强劲,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市场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在中国,我们对电气化和数字化方面有着宏大的目标,我们在中国设立了研发的分支机构,为中国和亚洲地区差异化的需求提供定制的研发服务,研究如何利用中国本土企业的知识和经验来为保时捷服务。我们很早在中国也成立了数字化团队,让车机和用车体验能最贴切当地用户的需求,同时也引入销售环节,通过开发微信小程序和应用程序等。总体来说,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这里的发展速度令我着迷,可以从中国学到很多东西。
问题2. 保时捷的卡雷拉杯作为顶级的单一品牌的赛事,被中国很多车手认为是杯赛的天花板,赛车手的参赛门槛是比较高的,是否考虑未来在亚洲或者在中国增加一些相对低级别的赛事,让更多的年轻车手能够有上升的渠道?保时捷如何把举办赛事的经验反哺到量产车上的?
保时捷中国CEO潘励驰:大家都认为卡雷拉杯的规格水平非常高,的确这里有非常优秀的车手。事实上,我们在国内搭建了包括PCCA在内的保时捷赛车运动金字塔,提供了很多层级、不同水准的参赛或比赛机制,给到不同水平的车手和赛车爱好者。
首先有保时捷驾驶体验,所谓的素人车主可以带着自己的车或者直接来保时捷体验中心体验各种车型,进行赛道驾驶。下一步进阶我们有“保时捷GT赛道日”,GT车主带着他的车参与赛道日刷圈。我想分享一下在德国的保时捷车主俱乐部的创新实践,俱乐部组织自己的赛道日来进行各种赛道专项训练和轻度竞技,例如在十圈以内能保持同一的圈速来精进自己的驾驶水平。我们还有保时捷运动杯,覆盖更广泛的技术层级。每位车主或者爱好者都可以在金字塔里面循序渐进,如果在运动杯里面已经跑得非常好,下一步就会是卡雷拉杯,再下一步顶尖就是勒芒24小时,这种阶梯式的发展路径在不断完善中。
赛道是量产车的试验田,保时捷生于赛道,驰于公路,很多量产车的技术或亮点一开始都是来自于赛道。举几个例子,去年我们庆祝911 Turbo的50周年,涡轮增压的技术50年前第一次在911公路车型上获得使用,在那之前也是在赛道上经历了验证的。还有保时捷久负盛名的PDK双离合传动系统,也是源于赛道上的赛车技术,最早应用于956、962赛车。另外还有最新的992.2的911 GTS T-Hybrid涡轮电机,也是来自于勒芒冠军车919 Hybrid涡轮发电的概念。可以说保时捷任何的量产车都离不开赛道技术的帮助。
问题3.保时捷在青年车手人才库的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能否分享一下保时捷如何选拔和培养青年车手的独特性和经验?如何确保人才的可持续性?未来有没有一些计划?比如说提升亚洲青年车手在国际赛事中的竞争力或影响力?
不管是全球还是亚太地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保时捷打造的赛车运动金字塔体系,为有志之士提供了清晰的进阶通道——许多年轻车手正是通过这个体系最终登上顶级赛事的领奖台。之前亚太这边出过像班博这个非常厉害的勒芒冠军车手,他曾经也是PCCA的青年车手。全球德国有同样勒芒冠军Timo Bernhard也是从青年人才库出来的。每一年会选拔12位青年车手,针对25岁以下的年轻人做测试评估和选拔,最终就会有其中几位作为青年车手参加到PCCA的正式比赛。同时还有亚太赛车运动的官方车手,今年也有一个,之前叶一飞也是,我们会重点培养,让他们在国际舞台上代表保时捷去参赛。对于这些在PCCA的青年车手,我们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配备专业教练团队,让他们能够更快的进入,最终能够沿着金字塔往上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拥有顶尖教练萨沙·玛森(Sascha Maassen),这位前厂队车手正带领着这些明日之星不断突破。这套培养体系既系统又充满魅力,持续为赛车运动输送新鲜血液。
PCCA青年车手还有机会与来自其他厂商培养的年轻车手同台竞技,代表保时捷参与GT赛事的跨品牌较量。对我们而言,确保亚洲及中国车手在人才培养中的比例尤为重要。今年我们依旧有中国车手Dylan叶政扬作为保时捷青年车手一起参加比赛,他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专业车手。
中国对赛车运动的热情令人瞩目。本周末中国大奖赛吸引了十几、二十万的观众,这更坚定了我们从基层培育中国赛车文化的决心。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车手在亚洲卡雷拉杯赛场上挑战极限,我既欣慰又充满期待。这种蓬勃发展的态势,正是我们持续投入人才培养的最佳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