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更多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问编辑
当前位置:
煮酒论车|比亚迪汉如何改写中高端汽车产业规则
行业评论员
行业评论员
原创 · 0浏览·2025-11-07 07:00 · 北京
关注

[汽车之家 行业]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比亚迪汉算是很独特的一个存在。

在这款车型诞生的年代里,中高端轿车市场的规则主要由德、日系品牌定义,其核心是“品牌溢价”、“动力总成”与“驾乘质感”。自主品牌轿车只能有效上探到15万这个区间,20万区间则属于帕萨特、凯美瑞、雅阁这些合资车型。

汽车之家

那时候的消费者要是想买轿车,言必称合资,自主品牌在轿车方面是一块很大的短板。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比亚迪汉杀了出来。

在短短数年内,这款车不仅实现销量百万跨越,更在技术路径、用户认知与市场格局三个维度上,深刻重塑着中高端轿车的竞争逻辑。汉家族累计销量突破百万,是中国品牌首次在B+C级轿车市场持续领跑的里程碑;而汉EV智驾版长续航版实现的10.6度/百公里电耗,也是一个让行业侧目的数据。

当我们复盘比亚迪汉的成功,会发现,这款车型从来都不是简单依靠“堆配置”或“降价”,而是通过一场围绕技术与用户的深度思考,取得了成绩。

低电耗才是关键,比亚迪汉如何做好能效管理技术

提到比亚迪汉,就一定要说到它的能效管理技术。

根据比亚迪汉最新的资料显示,电耗水平已经来到了10.6千瓦时/百公里。这一电耗水平传统上属于微型电动车范畴,当它出现在车长近5m的中大型豪华轿车上时,其意义已超越节能本身,标志着电动车竞争正在从“续航”转向“能效”。

汽车之家

有些人可能会问,都开电车了,电耗低有什么用?这在日常使用中,意味着实实在在的省钱和方便。

低电耗直接降低了用户在高速快充桩的充电成本,让我们算一笔账——如果车辆电耗为20千瓦时/百公里,在快充桩充电后,每公里行驶成本为0.4元,那么10.6千瓦时/百公里的电耗,相当于省下了一半的出行费用。

低电耗还意味着,在同等续航里程下,车辆无需搭载过大的电池包。这不仅减轻了车身重量,优化了操控表现,更显著降低了用户的初始购车成本。正是通过这种对能源效率的追求,比亚迪汉实现了"更小电池、更长续航"的技术突破,让用户以更低的综合成本,享受更优质的高端电动出行体验。

笔者认为,在行业中,很多新能源车企都在追求大电池,但大电池有什么技术含量吗?答案是否定的。能实现低电耗,是比堆砌电池更高明的做法。比亚迪汉能够实现低电耗的背后,是比亚迪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所带来的技术红利。

汽车之家

首先,汉EV搭载的八合一智能电驱系统,实现了92%的CLTC综合效率,结合全球首创的智能宽温域高效热泵技术集群,展现了对能量流通过程的掌控。

而从技术层面看,这一能效突破,也得益于多项创新技术的协同效应。八合一电驱系统通过高度集成减少了线缆长度和连接器数量,降低了传输损耗;智能宽温域热泵系统则突破了传统热管理技术的局限,在-30℃至60℃的环境下都能保持高效运行。

更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将AI技术引入能耗管理,通过深度学习用户的驾驶习惯和路况特征,实现动态优化能量分配。这种“硬件集成+软件智能”的突破,构建了难以复制的技术壁垒。

比亚迪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

传统豪华车,一般都是依靠动力总成建立技术壁垒,而汉EV通过电驱系统的高度集成和热管理的创新,证明了电动时代的技术壁垒将建立在系统能效之上。当一款中大型轿车的能耗低于多数紧凑型电动车时,这场对产品定义权的争夺战,基本可以宣告胜利者是谁了。

这相当于把难题抛给竞争对手,一众车企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技术路线——是继续堆砌电池容量,还是沉下心来做系统级的能效优化?要不要学学比亚迪?

百万销量,比亚迪汉如何实现了用户价值重构

我们必须承认,技术优势必须转化为市场认可才具有产业意义。汉家族超过100万辆的销量,是其成功改写产业规则的另一个重要证据。这一数字背后,是比亚迪对中高端市场用户价值的深刻理解。

在过去,传统豪华品牌依靠历史积淀和品牌光环构建壁垒,其高溢价往往与核心产品力脱节,看起来往往是“花大钱买了个车标”。

汉家族,则建立了一种“技术上的豪华”:从全系标配的“刀片电池”,到“云辇-C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再到“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的“泊车损失兜底”,这些曾经在百万级豪车上才出现的技术,被比亚迪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带给主流消费者。

这种策略,在本质上动摇了传统豪华车依靠“讲故事”维持的高溢价体系。

汽车之家

在接触了比亚迪汉之后,用户可以发现,他们不需要为虚无的品牌故事花冤枉钱,而是能实实在在地获得领先的技术。汉的百万销量,是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下的信任票。

笔者认为,这反映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新一代消费者更加理性,更注重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而不是“一块车标”。这种消费观念的变化,为技术驱动型品牌打开了上升通道,也为传统豪华品牌敲响了警钟。

更深层次看,汉家族的成功还在于其精准把握了消费升级的新趋势。

与传统认知不同,当下的消费升级并非简单地追求更高价格,而是追求“更优性价比”——在合理价格区间内获得超越期待的产品体验。汉系列通过将售价下探至15.98万元起,同时提供越级的技术配置和豪华体验,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这种产品定位策略,打破了“中高端等于高价格”的传统思维,重新定义了细分市场的竞争规则。

三个规则,比亚迪汉重塑中高端汽车产业

比亚迪汉实现百万热销,这从根本上动摇了中高端汽车产业过去的规则,标志着中国品牌已经把自身的角色转变为新规则的“制定者”。

笔者认为,比亚迪汉为中高端汽车产业,制定了通向未来的“三个规则”。

汽车之家

第一个规则,是竞争核心的转变,从“拼动力”转向“拼能效”。

在燃油车时代,发动机的马力、扭矩和零百加速时间是性能的核心指标。比亚迪汉EV以10.6度的电耗和汉DM-i的3.44L馈电油耗,将竞争的焦点引向了能效这方面。

这意味着,一家车企的综合实力,不再只看其能否造出大马力发动机,更取决于在电驱动系统集成、电池管理、热管理等领域的整体技术底蕴。

第二个规则,是重新回答了“什么才是高价值”的问题,把价值的定义从“品牌溢价”转向“技术溢价”。

汉家族的定价策略,动摇了中高端市场“以品牌定价值”的老玩法。它证明,当产品提供的技术体验足够震撼和实用时,消费者愿意为中国品牌支付更高的价格,但这价格依然远低于同级别的传统豪华品牌。

这种“技术溢价”,必须是健康且可持续的,因为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产品创新之上。这迫使所有参与者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产品价值在哪,要么加速技术转型,要么面临市场份额的流失。

第三个规则,是产品迭代方式的改变,让车辆从“机械升级”转向“软硬协同升级”。

举个例子,汉长续航版搭载的DiLink 100智能座舱,接入DeepSeek大模型,以及未来将通过OTA将汉DM-i的馈电油耗进一步优化,这些都表明,比亚迪汉的产品力是可以持续成长的。

而在过去,消费者根本拿不到这样的体验,汽车只不过是一锤子买卖。但比亚迪汉,把汽车变成了一个可通过软件更新不断优化体验的终端。

笔者认为,这种“软硬协同”的持续进化能力,极大地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构建了全新的用户关系,从“车主”变为“用户”,从而在存量市场中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汽车之家

比亚迪汉制定的这三点规则,影响深远。它意味着汽车行业的竞争门槛被显著提高,新进入者不仅要具备整车制造能力,还需要拥有软件算法、芯片设计、云端服务等全方位的技术实力。

在产业环节,价值链的核心也在变,传统的发动机、变速箱等机械部件的价值占比下降,而电驱系统、功率半导体、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的价值占比快速提升。

这种变化,也为比亚迪等在核心三电和智能化领域有深厚积累的中国企业,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汉的故事还会持续讲下去,中高端汽车市场的格局也会继续变化。在这个新时代里,产业竞争的规则已被彻底改写,唯有把握本质、持续创新的企业,才能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赢得未来。(文/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艾尼)

汽车之家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举报/纠错
文中提及
新加车型 2025-10-11
汉
16.58-23.58万
3.86
2025/11/8 06: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