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更多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问编辑
当前位置:
用数据说话!测养护工艺对漆面厚度影响
汪淼
汪淼
原创 · 0浏览·2013-10-16 00:00
关注

[汽车之家 用车养车] 之前我们写过一期关于汽车漆面养护的文章,里面介绍了打蜡、封釉、镀膜这三大类漆面养护工艺的概况,这是目前最主流的养护汽车漆面的工艺。今天要聊的是之前很多人关注并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这几项工艺是否真的会向宣传的那样,可以形成一层有厚度的保护膜让车漆厚度产生变化。

为此我们再次实际操作了一轮,看看实际的数据究竟怎样。此次做这个对比主要是想看两组数据:一是看看施工完毕后车漆面厚度的变化;二是施工完之后一段时间后这层保护厚度的情况。

3种工艺施工前后漆面厚度对比

准备工作

为了准确对比三大类工艺对于漆面厚度的影响,我们使用同一辆车进行测试,此次献身的是我们的长测车长安福特翼虎2.0T。它来到编辑部6个月了,漆面还是很新的,除了正常洗车外,没有做过其他漆面保养工作,做这套数据采集是个好胚子。

施工过程在北京一家3M美容店进行操作,做任何漆面养护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进店洗车,我们的翼虎漆面保护的还是很不错的,洗干净后车漆亮的很。

我们在车身的两个部分进行了数据采样,一是发动机盖,二是车门的部分,采集两个地方的数据是为了避免单组数据有可能存在的误差。我们分别对两个部分进行了分区并进行了编号,分别对应四种漆面养护工艺。

另外为了减少误差,文章的所有数据都是在区域内多点测试5次后取的平均值,测试仪数据单位为微米(μm),下文中统一为μm。

施工

实施的四种工艺分别为:1、打蜡;2、封釉;3、镀膜;4、高档镀膜(3M品牌称此工艺为镀晶,为了与镀膜有所区分,下文统称为镀晶)。操作工艺流程点击这里查看

在实施打蜡这项工艺之前,是没必要进行抛光处理的,只要洗干净车就可以操作了,但是本文为了尽量减少数据的误差影响对比,所以在进行打蜡之前也同样进行了抛光处理,保证漆面厚度测试的前提条件全部一样。

施工后漆面厚度的变化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施工完毕后发动机盖区域的数据,除了镀膜区域的厚度是有所减小外,打蜡、封釉和镀晶的区域都是厚度有所增加,其中打蜡和封釉部分的厚度的增加要大于镀膜和镀晶区域。

发动机盖漆面厚度数据对比(施工完毕测量)

养护项目

施工前 抛光完毕 养护工艺完毕 保护层厚度 漆面厚度增减
打蜡 130μm 127μm 135μm 8μm 5μm
封釉 142μm 130μm 147μm 17μm 5μm
镀膜 144μm 135μm 140μm 5μm 4μm
镀晶 137μm 126μm 135μm 9μm 2μm
表格内数据均为测量5次以上的平均值

右侧车门部分的数据变化也不大,除了手工打蜡工艺的厚度增加了14μm之外,其他三个工艺区域的增减幅度都在4μm之内。

车门漆面厚度数据对比(施工完毕测量)

养护项目

施工前 抛光完毕 养护工艺完毕 保护层厚度 漆面厚度增减
打蜡 120μm 110μm 126μm 16μm 6μm
封釉 128μm 121μm 130μm 9μm 2μm
镀膜 128μm 123μm 127μm 4μm 1μm
镀晶 131μm 123μm 127μm 4μm 4μm
表格内数据均为测量5次以上的平均值

在施工完毕后采集的数据表明,这些工艺对漆面厚度是有影响的,但不是绝对变厚,也有变薄的情况,并且这个变化不是很大。这是由于在施工的流程中,除了打蜡是可以洗车后直接操作的(为了实验数据准确,此次打蜡之前也同样进行了抛光处理),封釉、镀膜、镀晶这些工序都需要对漆面进行脱脂和抛光处理,所谓抛光就是为了让各种养护剂呈现更好的效果,将漆面进行打磨,去除掉上面的杂质同时让漆面变得平滑,然后在进行各种保护剂的涂装。而抛光这道工序是漆面厚度变化幅度最大的环节,也是施工过程中原厂漆面最受伤的一道工序。一位修车店的朋友跟我说过一句话:“一般的车抛光7次左右,漆面厚度也就消耗的差不多了……”。

对于以上提到的四种养护工艺都需要抛光的工序,相当于是先去掉了薄薄的一层漆面又加上薄薄的一层养护层,所以施工完毕后的漆面厚度的变化是两个变化叠加后的结果,有的是增加了一点,有的是减小了一点。从整体结果来看,除了发动机盖镀膜区域和右侧车门的镀膜、镀晶区域的厚度有所减小外(减幅都在4μm之内),其他工艺区域的厚度都有所增加,增幅为2-6μm。说明漆面养护工艺对于漆面厚度来说是有益处的。

这是施工后新鲜的数据,而这个保护层能支持多久才是更应该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施工后1个月后再次采集的数据。

文章标签
提示:支持键盘 “← →” 左右键翻页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举报/纠错
2025/8/4 04: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