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京城越野秘境
[汽车之家 轮胎解读] 最近,随着全新一代路虎卫士的登台,传统的几位硬派角色终于完成了集体更新(卫士、G级、牧马人、吉姆尼),不少小伙伴也都为之激动不已,毕竟对于如今这个时代来讲,还在更新的硬核越野车确实太珍贵了,而伴随各路经典越野车更新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和消费者开始对“荒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竟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讲,自驾/越野对他们来讲是门槛最低的“汽车消费升级,”这点毋庸置疑。
但对于自驾/越野活动中至关重要的轮胎,大家却抱有很多的疑问和困惑,比如轮胎的选择,而今天我将继续借着一个独特的机会和大家聊聊关于MT轮胎,没错!就是泥地胎,它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产物,它有什么牛X之处,为什么大家喜欢把它捧为“越野之王”?在看完这期的体验之后,我相信你会对它有新的理解。
解惑:为什么你的公路胎“不能野”
首先咱们从HT胎开始聊起,HT胎又称公路胎,是Highway-Terrain的缩写,直译过来就是公路地形的意思,顾名思义,HT胎更适合在铺装路面行驶,柔软的胎侧和细密的花纹可以在铺装环境下提供不错的舒适性和静音表现,结合多条排水沟槽设计,它还拥有相当优异的湿地表现,这一切都是为了突出它的公路操控性能,但是在非铺装路面,HT胎则会变得非常脆弱。
大家都知道,轮胎的抓地力和胎面的面积有直接关系,越大的胎面面积意味着越可靠的抓地力,而我们日常驾驶的家用车,更多还是以舒适、静音、排水性能为主,所以你会看到它们更多是以纵向的沟槽和花纹为主,且为了保证足够的抓地面积,常见的公路胎花纹基本都可以达到75%-80%左右的“接触面”。
既然谈到自驾和越野,我们不妨再换一个场景:泥水路面。在这种环境下,公路胎的局限性就更明显了。如果你经常在雨天开车,肯定经历过轮胎浮水而过的那种感觉,尤其是大雨暴雨或泥泞的路面,花纹无法迅速将泥水甩开排出,而过于平整的胎面特征,让胎块无法“插入”泥泞湿滑的地面下层,从而抓住湿滑表层底下的高附着力地面,结合这一系列的表现,打滑、空挠、失去牵引能力的情况再次上演了。
正题:MT胎究竟何方神圣?
为什么不继续聊AT胎?关于AT胎的种种,我们在这之前已经做过相应的对比体验和冬季表现。总的来讲,AT胎作为自驾游和越野的最佳选择,如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朋友所接受,不少爱玩的SUV车主都开始尝试更换AT轮胎,公路表现够用且牺牲不大,烂路性能明显提升,最主要的是:颜值上还获得了不少的加成,爱车瞬间变得威武又雄壮有木有?!
关于AT胎的话题,暂时就先聊到这,今天主要和大家聊聊:传说中的MT胎究竟是何方神圣,它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究竟是徒有虚名还是内有乾坤?
MT胎是英文mud-terrain的缩写,直译过来就是泥地胎,最早这个概念是由百路驰引入的,如今已经成了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叫法,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不是针对铺装环境诞生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胎面设计完全倾向于极限越野路况,对于碎石、岩石、沙地、泥地和积雪地表都可以提供强大的牵引力。
京城秘境:6033高地的出现
6033:密林中的挑战
翻山越岭终成功
编辑说:挑战的意义在哪?
原本计划一天一夜的穿越,最终只用了三个小时完成,是不是特别值得吹牛X?非也!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并非只是我们的自身能力和车辆性能足够好,前期的准备,轮胎的选择,团队的保障,这些诸多且细小的环节都是我们这次挑战成功的关键。同时我们也希望借助这次穿越体验,向更多的朋友们传递出一个讯号:只有在对自己的车辆足够了解,轮胎选择足够正确,且有充分的准备和保障之下,我们才可以玩得更安全,更长久。(文/ 汽车之家 任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