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出口还剩下2公里,平遥我们来了!(下午2:00分)
下了高速,刚一进平遥新城,就看到了道路两边红红火火的牌楼。很有过年的味道。
特别提醒大家:到达平遥后,要先把车停在老城外,外地车辆要等到晚上7点以后才能开车入城。我们也只能如此,步行进城,先安顿好住处。从平遥城的下西门进城,大约步行20分钟就到了我们预定好的旅馆-衙门官舍。
第二天一早我们正式开始游览平遥。
平遥古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平遥开始修建了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而且在四面修建了城楼,后来又经过了十余次的修缮,才得以保存至今。
平遥城墙总周长度为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仅为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分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风格;城墙以外称为新城区,与普通的县城并无两样。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
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城楼,这都是历史的鉴证。城墙上至今还有尽忠职守的将士在保卫城池,还有他们抵抗外敌用的先进武器。
城门两侧摆设了原来的轿车和货车,这架轿车纯手工打造,纯木结构,而且还自然环保,在当时的豪华程度与现今的劳斯莱斯不相上下。
走进平遥城内,最值得推荐的景点就是国内第一家“银行”---日昇昌票号。
这个名字也很有含义,把这三个字拆开,无论正念反念,日昇昌都是日日升,也是预示生意兴隆的意思。
票号内部门齐全,有柜房、信房和账房等。其中柜房就相当于现在银行的柜台。
日昇昌票号在很多地区开设了分号,而且包括省外,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票号之间的书信来往都已黑话书写,就是信函丢失,外行人也很难明白心里写的什么。如今日倾盆大雨,意思就是今年生意兴隆,财源滚滚的意思;如写的是毛毛细雨,就是生意一般了。
当时全国最大的票号共有17家,平遥人开的就占了7家,其中最大的票号就是“日昇昌”,东家是平遥西达蒲村李大全,经理为细窑村雷履泰。曾在全国设有许多分号,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转为票号,成为中国第一家专营银钱汇兑、存放款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曾以“汇通大下”而闻名,其分号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包括汇兑业务。
票号内的人就是有钱,连砖缝里面都有铜钱。平遥的票号在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后,在1910年现代的银行开始兴起,银行的经营方式比票号更先进,票号就逐步开始衰落。由于票号的经济与清政府互相依存,推翻清政府后,票号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银行”大了,钞票多了,自然不能少了“保安”,下面我们就来参观一下华北第一镖局。从日昇昌出来,东行300米就到了。
镖局走的六大镖系是:信镖、银镖、票镖、粮镖、物镖和人身镖。下面就是走银镖用的箱子。箱子为榆木制造,非常的坚固。特别注意的是这把锁,具有防盗功能,需要两把钥匙才能打开,安全第一。
走镖时使用的运输工具,多为独轮手推车。据了解,当时独轮车走镖的费用相当的高,平均下来是一公里花一两银子。
当时每个镖局都会有一个地下金库,因为刚接到的镖未必能马上走镖,所以要暂存一下。华北第一镖局自然也少不了地下金库。当时人们采用了逆向思维,认为最危险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地下金库多半设置在门口的井里,据说可容纳500万两白银。
这就是晋商家中的金库了,虽然现在的金银珠宝都是仿制品,但是真实展现了当时晋商的财力。当时记得导游讲过,清政府都来找晋商借钱,足以体现当时的晋商富可敌国。当时晋商为中国的GDP做了不少的贡献。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中写到: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由以平遥为最。
这张照片是早晨7点拍的,来的太早了,县老爷还没上班,抓紧时间跟县衙来个合影,要是衙役们都到了,估计就要被贴罚单了。
县衙,是我国地方行政机构的基层单位,源于春秋末季,当时,秦灭六国,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此后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县始终是封建政权的基层组织,主持县衙的官员亦被称作当地的“父母官”。每天上午9点30分平遥县衙升堂,“父母官”开始调节纠纷了。
县衙内展示的“龙袍”和官服,表格中展示的是各等级官员一年的俸禄,养廉银其实就是衙门的小金库了,大人们的年薪不高,只能靠养廉银来挥霍了。
衙门内不可少的装备,木枷和老虎凳,其他刑拘过于暴力,就不全展示了。
从县衙出来,我们走在平遥的大街上。平遥城内的建筑特色:平遥城内的大多数建筑都以明末清初的风格居多。在2.25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共有宅院3797处。建筑物上大多都配以彩绘和雕刻作为装饰。
偶然间,在古城内的街道上发现了时下比较流行的人物---灰太狼。
平遥城的繁荣,形成了当地居民特殊的生活环境,延续了平遥数百年不变的独特民风、民俗,传统才得以保留至今。庭院深深,发黄的木门和青砖,配上颜色艳丽的春联,让平遥古城内很有过年的味道。
这些宅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层次分明,外雄内秀。沿中轴线,有几套院组成,中间多用短墙、垂花门楼分割,形成二进或三进的“日”“目”字形基本布局形式。
看到这张照片肯定您会想起张艺谋导演早期的一部电影作品。
平遥的朋友们还真的是非常喜欢红色的灯笼,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门前屋后到处都有红灯笼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