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和宾法合作背后的故事
[汽车之家 设计解码] 最近几年,中国品牌在设计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不少品牌都从早期的学习模仿开始进入自主研发的阶段。实际上,这是一个痛苦蜕变而又不得不经历的过程,好比凤凰涅槃,尽管需要历经磨练,可大多数人还是最终会走这条路,因为唯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肯定。完成蜕变有很多种方法,有的选择自个儿埋头苦干,也有的选择与行业顶尖巨头合作。今天我们解读的这款东南DX7就选择了后一种方式,而它的合作对象就是当今世界三大汽车设计公司之一的宾尼法利纳(下文中简称宾法)。东南认为,一个产品有好的造型就已经成功了一大步,那它到底有哪些设计细节值得品读?我们来到了千里之外的福州,与这款即将上市的DX7进行了直接对话。
● 谁在打造东南DX7?宾法只是最初候选合作伙伴之一
早在2012年,东南汽车就已经在为DX7的研发寻求合作伙伴,当时董事长廉小强和总经理左自生走访了欧洲很多公司,而宾法只是其中的一家。众所周知,世界有三大汽车设计公司,其中博通(Bertone)在2014年宣布破产,而乔治亚罗的Italdesign已经被大众收购。最终,东南汽车盯上了另一大巨头——宾法。
那么,东南汽车为何看上宾法,仅仅只是因为对方的名气吗?不可否认,名气自然是原因之一,但并非全部。实际上,如果大家细心留意,在东南汽车之前,宾法就已经与多家中国车企展开合作,包括哈飞、华晨、江淮、天津一汽以及奇瑞,对应的车型就包括和悦、骏派D60以及艾瑞泽7等。因此,宾法与中国企业丰富的合作经验也是东南选择它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名气和经验,致使东南与宾法联姻的另一个原因与东南DX7关系不大,而是东南基于长远战略做出的选择,那就是希望通过与宾法这样的顶尖设计公司建立长期合作,以后能生产出更多具备进军欧美和美国市场的产品。当然,东南自己也很清楚,这一切都需建立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基础上。另外,实际上宾法参与研发的中国车型当中,取得市场成功的并不多,所以东南即使有了宾法助阵,也必须有自己的主见。在这里,我们只能祝它好运。
2012年9月,东南汽车正式和宾法开启了项目合作,双方组建了一支25人左右的DX7专项团队,其中宾法的人员占了将近一半。为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和及时保持良好沟通,东南汽车的团队特别在意大利常驻了一年多的时间。
● 双方的角色扮演——东南团队只是陪太子读书吗?
这是个会让东南方面感到尴尬而又是许多人想了解的一个问题,最终我还是选择把问题抛给了东南汽车,而东南方面也没有回避,直接给了我们清晰的答案。
在中国品牌当中,东南的历史算是相对比较悠久一个,可它们坦诚自己的研发还处在成长阶段,所有的工作完全由东南汽车自己来完成的话,会比较受限制,进步可能会很慢,于是才选择与宾法合作。在DX7项目中,宾法负责外观/内饰设计的任务,那么东南团队又是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经过20多年的摸爬打滚,东南在生产工艺和整个研发团队上也有持续的成长,能够让宾法的设计师在有设计灵感的时候不会因为工艺条件的限制而造成设计的损失。在开发初期,DX7的调研都是由东南团队完成,然后反馈给宾法,最终设计出一款双方都满意且能够迎合市场预期的作品。另外,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项目从一开始的草图到最后模型都是东南汽车和宾法一起完成的,而不是宾法最初只画了2D的草图项目就不做了,让其他的供应商去做了。
据了解,现在东南团队在意大利宾法的本部每天都有深入的交流,双方互相了解,不仅是项目上的,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频繁的接触和交流使得双方得以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更有效的沟通的经验,一起同步开发项目,在后面形成了双方非常紧密的交流和协调的模式。
那么宾法又是如何评价这个合作伙伴的呢?他们的设计师用了styling partner和just buyer去形容东南汽车跟其他一些中国客户的区别。言简意赅,Partner是尊重你,把你视为伙伴。Buyer就是纯粹地购买他们的创意,即一锤子买卖。
● 东南DX7是一款怎样的车型?
东南DX7是东南汽车首款SUV,其重要性和市场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它肩负东南品牌从品质到品位的提升。最初,我觉得这句话听着有点“虚”,可接触了实车后,还是能体会到其中的含义,接下来的文章部分我们也会逐一解读。
从设计层面来说,东南DX7集中了东南汽车最新的造型特征,即年轻、动感以及硬朗。总而言之,东南根据自己对中国年轻消费者的理解,希望在这个车上所拥有的所有特点都在这辆车上呈现出来了。闲言少叙,我们马上来细细品味这款东南DX7。
外观细节解读之前脸和侧面
● 东南DX7外形设计解读之“流动的力量”
由于宾法主要的设计团队正在意大利研发东南汽车的下一款车型,所以这次跟我们进行解读DX7的是东南团队的成员,包括总工程师许苘、产品总监张雪龙、造型总监辛畅、产品副总监姚飞以及整车性能开发技术总监宋名洋等。这些人都曾在意大利常驻直接参与DX7的整车设计,对DX7的点滴了然于心。
无论是技术总监宋名洋还是总工程师许苘,在东南汽车的时间都超过10年。在他们的个人作品履历里,除了克莱斯勒大捷龙技术研发,基本都是清一色的东南产品,参与研发的车型包括V3菱悦、V5菱致以及V6菱仕,可以说他们都是最纯正的东南人。
东南心里知道宾法对未来的设计发展趋势都掌握得非常清楚,他们清楚现在流行什么,五年流行什么,十年后又流行什么。可如何把意大利风格的设计体现到需要适合中国市场的车型来,这是一大难题。我们首先从东南大鹏展翅家族前脸的变化开始讲起。
东南DX7是一款SUV车型,必须要体现刚硬、力量,所以前脸设计特别注意线条的勾勒,整体视觉效果颇具“雕塑感”。今年上海车展,宾法CEO ANGORI来为东南站台,他用了一个词来形容DX7:“timeless beauty”,即永恒之美。他的赞美固然有“自卖自夸”的嫌疑,可从第一印象来看,原创度极高的DX7确实让人没有丝毫抗拒感。
在讲到轮圈时,东南团队给我们透露了一个双方合作中的花絮。当初宾法团队认为没有必要弄这么炫酷的轮圈,这样会使成本增加。可东南团队却坚持要用这款轮圈,他们认为大部分国内年轻消费者会喜欢它,要是不在这方面下功夫,在中国市场那就别想卖了。那么问题来了,大家喜欢这款轮圈吗?
尾部解读以及空气动力学
● 东南DX7外形设计解读之尾部造型
前脸往往决定了人对一款车的第一印象,而尾部的设计则容易被忽略。实际上,要做到前后呼应并不容易,尤其是协调性。DX7从草图一直到最后的诞生,宾法对它的设计有自始至终的把控,脑子里的蓝图必须提早铺定。
DX7的尾部与前脸、侧面保持了很好地协调性,呈现出线条感和肌肉感,这是东南汽车对当下普通消费者审美的把握和理解,有人会喜欢,也肯定有人“不来电”,都很正常。最后,我们发现它的后备厢开口设计特别低,这是为什么呢?请允许我先卖个关子,稍后公布答案。
● 东南DX7外形设计解读之空气动力学
当一辆车的时速达到100km/h,70%的动力都是用来克服风阻。因此,如果做好空气动力学设计,无论是对动力还是油耗经济性都有很大的好处。为此,DX7进行了风洞实验,所谓风洞实验指在风洞中放置车辆,研究气体流动及其与车辆的相互作用,以了解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东南DX7的风洞测试选择在同济大学的上海地面交通风洞中心进行,DX7在这里完成了多项测试与数据采集,验证DX7整车空气动力特性是否达到预期的开发目标,实车风洞试验各项试验项目(雷诺数效应、路面效应、扰流板影响、机舱影响等)结果是否与计算机仿真分析一致。接下来我们看DX7有关空气动力学的几个细节设计。
从数据来看,DX7要比同级别的车型要更出色,可落实到具体细节,其实发现它也没有什么特别过人之处。它所做到的细节优化,其它车型同样都有,这可以说60分的事情。如果非要解释它为何表现更好,只能说它的整体性可能相对出色。
只有一种内饰配色及空间设计
● 东南DX7之内饰解读
尽管打着宾法的旗号,外观就已经成为东南DX7的主要亮点,可实际上,DX7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却是内饰。进入车内,出色的感官品质就显示出DX7的用心,这些都得益材料处理和精细化的提升。
对于为何只推出一种内饰配色,东南解释称之前也考虑过推出市场上常见的全黑或者黑/米配色,但出来的效果均体现不出DX7的质感。在我看来,内饰配色跟消费者的喜好有很大关系,DX7可以主推当前这种棕色内饰,可不能直接为消费者做最终选择,这样反而让自己的路走窄了。
东南DX7的内饰品质进步非常明显,未来大家接触到实车后,会有更直接的感受。在人机工程学方面,它也有一些细节做得比较到位,例如中控面板在兼顾副驾驶乘客需要之余,同时稍稍偏向主驾驶一侧,以及旋钮、挡把位置等细节的考究。
作为一款SUV,空间的实用程度自然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而通过观察,东南DX7还是很好地考虑到了消费者的需求,当中还有不少值得表扬的地方,例如对后排腿部空间的优化,为保证后备厢实用程度做出的讨巧设计等,整体表现要在同级别主流水平以上。
全文总结:
继实拍文章之后,这次我们对东南和宾法合作背后的故事以及DX7的设计细节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单从设计层面来看,由宾法出品的这款DX7确实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外观好看与否暂不评论,就原创度本身就值得鼓励。至于内饰方面,虽然只有一种配色这点值得商榷,可整体细节处理可圈可点,尤其是品质的提升,可以说让人对东南汽车刮目相看。
虽说是宾法出品,但我们同时也不能忘记东南团队的努力。他们深谙国内消费者需要什么,例如对轮圈、钢琴烤漆饰条的需求等,前期的调研为最终成品奠定坚实基础。在了解完设计细节后,恐怕大家接下来最关心的莫过于它的驾驶品质,东南DX7很快就会举办试驾会,敬请大家留意我们近期的试驾文章。(文/图 汽车之家 陈海佣)
相关阅读:
多媒体系统是亮点 实拍东南DX7 1.5T
http://www.huanglqi.top/advice/201505/874420.html